出席全國工總會員代表大會 卓揆:21日公布880億支持方案細節、24日提特別條例 全力支持臺灣產業
行政院長卓榮泰今(17)日出席「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會員代表大會」時表示,全國工業總會對國家經濟發展與進步貢獻卓著,此刻時值國際貿易秩序重整之際,國家正需要穩定及安定的力量,感謝全國工業總會以簡化補助措施、掌握產業需求、成立對美採購團、推動產業升級與市場多元佈局、強化人才培育、維持資金流動等六項建言回應政府作為,並向政府提出業界需求。卓院長強調,中小微企業是支撐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,而唯有兩者同時蓬勃發展,才能維持我國經濟安全,進而擦亮「MIT」(Made In Taiwan,臺灣製造)招牌,讓「MIT就是MIT」,成為國人的驕傲。因此,政府除於今(114)年中央政府總預算,編列116億元「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」外,此次公布的「9大面向、20項措施、880億元」支持方案,再加碼50億元,協助中小微企業降低成本、開發多元市場、輔導成立國外投資輔導團等。卓院長指出,政府應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有三大工作方向,第一是支持產業,第二是備妥方案,第三是隨時啟動談判。卓院長表示,在美國川普總統宣布對等關稅稅率前,政府已持續數月關注相關情勢發展,並推估試算10%-20%、20%-30%等不同稅率。美國在臺灣時間4月3日清晨宣布對我國開徵32%關稅後,行政團隊為求慎重,因此決定延後一日召開記者會,將原先對產業的支持方案再做升級,並於4月4日提出880億元支持方案。此外,卓院長表示,賴清德總統、他及經濟部郭智輝部長也在第一時間展開產業傾聽之旅,由於接獲許多寶貴意見,因此原定4月14日針對880億元支持方案公布相關申請時間、條件、程序等細節,也將依據所蒐集之建議進行調整,並於4月21日對外公布。同時,4月24日行政院會將提出特別條例,俟特別條例送請立法院審議通過後,行政院將依法編定特別預算,並於特別預算審議通過後,由經濟部、財政部、勞動部、農業部等相關部會共同執行,協助產業因應關稅衝擊。卓院長提到,為因應美國關稅衝擊,總統於4月6日提出五項因應策略,而4月11日總統前往臺中與機械器具業者座談時,亦重申政府與美國談判的策略與方向,就是從雙方貿易協定開始談起,並借助擴大採購、投資、降低非關稅貿易障礙、解決洗產地等問題,盡力降低臺灣的對等關稅。卓院長表示,4月9日美國宣布暫緩實施90天的對等關稅政策,包含臺灣在內75個國家在此期間僅實施10%的對等關稅,我方壓力雖稍微緩解,但政府所有工作項目及進度完全沒有改變;同時,總統也指示,應在原定「立足臺灣、布局全球、行銷全世界」基礎上,再加上「加強美國」。卓院長強調,未來不論如何,美國關稅應會稍做調整,因此關稅調適相當重要,同時也要促使更多廠商「立足臺灣、根留臺灣」。有鑑於此,卓院長進一步說,政府必須提供更優質的投資環境,滿足來臺投資產業對於水、電、土地、人才、人力等方面的需求,除確保能源穩定供應外,亦在不影響本國勞工就業機會及勞動條件之前提下,適時引進勞動市場所需人力,補充本國勞動力不足。卓院長強調,惟有穩住中小微企業、我國勞動市場及勞工朋友,臺灣才能真正成為經濟穩定的社會,進而促進國內產業升級、對外擴充國際市場。針對臺美對等關稅談判部分,卓院長指出,政府已於4月11日與美方啟動第一次視訊會議,雙方已就對等關稅、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及出口管制等議題進行討論,惟基於國際談判慣例及雙方默契,談判細節還無法對外公布,但政府一定會堅守「爭取國家最大利益、維護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」原則。卓院長表示,中國貨品未來可能因無路可銷而大量趁機進入臺灣,造成低價傾銷及洗產地等問題,對國內產業穩定及安定帶來巨大威脅。對此,他已請財政部就關務系統著手,全面解決違規轉運及洗產地等問題,近期將提出具體措施,相信此舉將有助於未來臺美雙方談判。包括行政院龔明鑫秘書長、李慧芝發言人、經濟部郭智輝部長、內政部吳堂安次長、鍾佳濱立法委員、蘇巧慧立法委員、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潘俊榮理事長、監事會苗豐盛召集人、何壽川副理事長、秦榮華副理事長、陳進財副理事長、詹正田副理事長、侯傑騰副理事長、呂正華秘書長及鴻海科技集團劉揚偉董事長也在場。
#行政院即時新聞